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(yè)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(shù)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
千百年來,人們在誦讀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時,腦海中就鐫刻下了“武陵”的深深印記。太極武陵,是武陵山的雄秀一角。人們在愛慕太極武陵林壑溪泉之美的同時,也在關注武陵山到底有著怎樣的文化底蘊。
武陵之名緣何起
武陵山,作為山名,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很難詳考。但武陵山的山名,源于武陵的地名,則是比較確定的。
武陵,作為地名,最早的范圍并不在今天的武陵山范圍內(nèi)。早期的武陵,指的是秦漢時期的漢中郡地域,既有武陵縣,又有武陵水,大約位于現(xiàn)在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的竹溪縣、竹山縣一帶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這一帶居住的是庸人,后來因為楚國滅庸和秦國平楚,被迫南逃而遷徙到了今天的武陵山范圍。湖南的大庸,就是庸人南逃的直接證據(jù)。從此,武陵之名,也隨之南移。到了西漢初年,把現(xiàn)在的武陵山范圍,從黔中郡改名為武陵郡,而武陵山的名字隨后也就出現(xiàn)了。
中國歷代以“陵”字結(jié)尾的地名不少,往往與陵墓有關。如湖南的零陵,源于舜帝的墓地,而湖南炎陵,則源于炎帝的墓地,重慶的涪陵,則源于巴人祖先的陵墓。那么,武陵山,為什么要起名武陵山呢?武陵以“武”命名,則陵墓的主人必然與“武”有關。從中國歷史看,能夠平息戰(zhàn)爭的人,首推蚩尤。蚩尤是上古時代南方九黎部落的首領,曾與炎帝大戰(zhàn),并把炎帝打敗。后來,炎帝與黃帝結(jié)盟,發(fā)動涿鹿之戰(zhàn),蚩尤部落才戰(zhàn)敗。張守節(jié)《史記正義》引《龍魚圖》云:“蚩尤沒后,天下復擾亂。黃帝遂畫蚩尤像以威天下。”此后,秦始皇曾封蚩尤為戰(zhàn)神,劉邦出兵前先要祭祀蚩尤。可見,黃帝、秦始皇和漢高祖都奉蚩尤為武戰(zhàn)之神,一言以蔽之曰“武”。由此可知,武陵,即武神蚩尤之陵。武陵山,即紀念武神蚩尤之山,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。
巴國舊都說涪陵
太極武陵,位于重慶市涪陵區(qū)范圍之內(nèi)。追溯太極武陵的文脈,不可不談到涪陵。
正如武陵山之“陵”與陵墓有關一樣,涪陵的得名與巴國先王的陵墓有關。巴國的政治中心,最早在湖北西南的武陵山區(qū),后來遷移到長江三峽一帶,由于受到東邊楚人的進逼而溯江西遷,先后定都忠縣、豐都,最后定都涪陵。然后,楚國對巴國仍然沒有放過,巴人被迫繼續(xù)西遷到重慶、閬中等地?!度A陽國志·巴志》記載:“巴子時雖都江州……其先王陵墓多在枳”。大家知道,枳是涪陵的舊名。這個記載表明,巴人以重慶為國都之前,曾經(jīng)長期以涪陵為國都。涪陵白濤小田溪發(fā)掘出的戰(zhàn)國巴王墓葬群,證實了史書記載的準確性。涪,是烏江的簡稱,因為烏江曾經(jīng)叫涪水。陵,指巴人先王之陵。將涪與陵結(jié)合,就有了涪陵的名稱。
不過,涪陵作為巴人國都之時,并不叫涪陵,而是叫枳。枳,很多人不解其意,其實,枳,就是原始的酸柚。枳,作為一種原始水果,對中國的水果業(yè)有著重大貢獻。據(jù)果樹專家的最新研究,枳,確信是柚子的遠系祖先。
涪陵稱為枳的時代,曾經(jīng)發(fā)生了一件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事?!稇?zhàn)國策·燕策》記載,蘇代勸阻燕昭王赴秦時說過一句話:“楚得枳而國亡”。意思是說,楚國占領了枳,導致了楚國的最終滅亡。公元前316年,秦并巴蜀之后,枳成了秦楚之間的分界線,也是秦國進攻楚國的前沿陣地,楚國占枳,顯然觸動了秦國的戰(zhàn)略底線,于是秦昭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278年),秦將白起攻占楚國國郢都,并在夷陵(今湖北省宜昌市東)火焚楚先王陵墓,楚國被迫退出枳,向東遷徙,并最終導致楚國的滅亡。
白虎廟前話白虎
從武陵禪寺到太極武陵北門的通海路上,有一座山神廟,名曰“白虎廟”。廟中供有白虎塑像,不怒自威,受人供奉,香火不斷。好多人不明究里,以為是封建迷信,其實,白虎是巴人的祖先崇拜對象。
據(jù)古文獻記載,巴人最早的君主叫廩君。據(jù)史書記載,巴人本有五姓:巴氏、樊氏、瞫氏、相氏、鄭氏,皆出于武落鐘離山,在今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(nèi)。五姓共同約定了選舉君主的辦法,能從遠處擲劍中石上目標者,能用土陶船浮于水中者,即奉為君主。結(jié)果只有巴氏務相能中劍、浮船,其余競爭者劍未中,船都沉了。于是共立務相為君,稱為廩君,含義是能夠惠民糧食的君主。
相傳,廩君率領巴人五姓沿夷水(今清江)流域向東發(fā)展,到鹽陽(今鹽井寺),射殺征服了鹽陽女部落,后又向川東擴展,發(fā)展為一個廩君時代的巴氏族。后來,廩君戰(zhàn)死,靈魂化為白虎,巴人遂以白虎為圖騰,當作祖先崇拜。巴人尊白虎為祖先,已被近來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所證實,虎形圖語在巴蜀考古發(fā)現(xiàn)中的大量存在,正是巴人尚虎的證明。
戰(zhàn)國后期,巴國先后受到楚國和秦國的進攻,飽受戰(zhàn)亂之苦的巴人后裔紛紛逃遁入武陵山區(qū),漸漸演變成今天的土家人。至今,土家人仍然完整地保存著古代巴人的生活習俗,更保留著崇拜白虎的傳統(tǒng)。太極武陵的白虎廟,就是當?shù)赝良胰思漓胱嫦鹊纳駨R,寄托著人們對平安吉祥的向往之情。
|